这个5月,对于中国资本市场来说,是今年政策出台最密集的一个月份。从月初小长假下调交易费用等组合拳,到力推海外机构投资者入市,再到修订《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监管政策持续密集、高效地推陈出新。 而这些直指市场痼疾、力求向市场化推进的制度设计,在被市场叫好的同时,并未被A股所在意。 大盘在5月初经历短暂小阳春之后步步下挫,疲弱的经济表现令市场缺乏信心。截至25日,上证综指5月份以来下跌2.62%,且失守2350点支撑位。 2012年的上半年即将走完,在这短短半年中,证监会在引领一轮非同以往的改革,大范围的官员调整、对监管运行机制的重塑,广度、深度及速度前所未有。而在这半年中,20年来与政策共舞的A股,终于越来越多地表现得宠辱不惊。 重新定义监管 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这首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的书法横幅,静静地悬挂于证监会第20层的小会议室中。在这座位于金融街中央,影响着中国资本市场走向的大楼中,清洁工们正在打扫一些办公室--它们正在等待自己新的主人。 在证监会权力部门人员与非权力部门人员轮岗之后,人事调整潮掀至高层官员。多位高职级证监官员已经离开或被传有可能离开证监会。 与此同时,监管政策仍在密集出台。5月22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的决定》,这与4月1日《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公示之间,只有30余个工作日。曾有媒体为已到任证监会主席7个月的郭树清计算,他上任后平均每4天就要推行一个新政策。 郭氏新政被市场归纳为建立一级市场的市场化定价机制;放开产品创新和机构服务内容创新;打破权力寻租和保护投资者利益。这种新政,被称为证券市场第三次重大变革。 在这些主要被认为是深层趋向市场化的调整中,一切破与立都似乎有迹可循。变革的主线早已埋在了今年初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当中。中央对证监会的最明确要求就是市场化监管,所以在随后的5个多月里,监管者们很忙。 年初开始,一些券商的总裁办就需不断安排领导出席证监会组织的各类恳谈会,一同出席会议的还有基金公司高管,甚至银行高管。最初,这个由市场参与者和监管者坐在一起的会场上,充斥各种类型的抱怨。有一次,郭主席打断发言说,你们不要总是抱怨,提可行性建议!一位与会的证券公司高管告诉本报。 这些恳谈会上的建议,最终呈报监管层,它们是券商创新研讨会的雏形,也是许多政策改革的雏形。一些管理办法的修改在征求意见不久后即付诸实施,对于以前和郭树清没有任何交集的券业高管们来说,新的证监会班子的效率,实在是太快了。 如果可以理解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时的提振股市信心;抓紧完善发行、退市和分红制度;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等议题,那么证监会人事和政策的各种调整的原因,并不难理解。 要把博弈的权利还给市场,就要重新定义证监会的作用。证监会这么多年,一直是围绕着权利在运行,而不是围绕着监管在运行。证监会内部人士评论说。要打破已有的一切围绕权利运行的格局,人事调整势在必行。在中层岗位调整完毕之后,一些高级职位的调整同样备受关注,有些时候,交易所甚至拒绝向证监会提供某些数据,你能想象在这样的条件下,监管工作如何进行吗?该人士称。 在证监会的一次新闻通气会后,办公厅的官员们反复向记者们解释人事调整是正常的程序性轮岗。但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在郭树清发问IPO不审行不行之后,一些证监会官员仍然公开表示新股发审制度改革应该稳步推进,甚至不可不审时,监管层内部的人事调整似乎已经不可避免了。 又如,对于记者们来说,证监会的新班子,在增强透明度方面,最强烈的感受是稽查局召开新闻发布会的频率大大提高。4月底才被媒体发现的原招商证券保荐人李黎明案,5月10日时稽查局就已召开新闻发布会,披露了他的违法事实,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如何执行行业平均市盈率25%规则的问题,并不是说证监会要指导发行人,而是意味着发行价格达到这个水平的时候,我们会特别的提醒你。一位接近发审部门的人士告诉记者,再比如,在发审工作中,监管方对配售比例的界定,是希望市场自己去体会荷兰式或者美式招标哪种更为有利,把博弈还给市场。 有一个故事,被多次提起。郭树清跟一位交易所负责人一起坐飞机,郭问,如果将再融资权下放到交易所,你们准备好了吗?该负责人回答:可能需要更多时间来准备。郭树清再问,那换个人准备好不好? 舌尖上的证监会 对于证监会新班子的种种作为,站在市场内外人们的态度产生了剪刀差。有消息称,郭树清曾经表示,我不怕外界怎么说,该做就做。一位证券公司高管在券商创新大会上对记者表示,突然都放开了,我们倒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一家证券公司的高层曾说:尚福林到证监会一年多以后才敢发言,郭树清刚来就说话,他懂证券吗?如果这位高层熟悉郭树清在2005年的所作所为,也许,就不会有此一问。 2005年3月25日,郭树清接掌建设银行董事长时,面对的疑问是,他懂银行吗?不足两个月后,他就颁布了《关于追究案件发生机构及其上级机构领导人员责任的规定》,不久之后,建行湖南?a 中行谐に锝ǔ桑?轿鞣中行谐ち焊怀删统晌??檀侵爸贫鹊?先行者。大约半年后,建行就摆脱了张恩照去职的变动阴影,净利润大幅上升,不良贷款比例下降,并且最终顺利上市。 证监会的新动向,在非市场参与者中很受欢迎。在5月20日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创新中国高峰论坛上,经济学家吴敬琏表示自己不看好温州金融改革试验,他建议大家关注郭树清新政,如IPO发审制度可不可以不要,就值得好好讨论。 我想提一下,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最近的一些做法,我认为是非常正面的,非常看好。这是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首席执行官邓肯·尼德奥尔日前在人民大学的一段讲话。 在5月中旬召开的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年会上,中国证监会推出了自己的标志,这个代表着三公的胸徽,引发了是否抄袭的热烈讨论,锋芒远远超过了该年会所应具有的意义。一位证监会主任级官员在会上记录下了这样一组数字,22个成员国中,只有5个国家实行QFII准入制;只有2个实行外资投资额度审核制;中国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比例远低于新兴市场平均水平;我们和巴西差距很大。 几小时后,他赶回证监会,向记者们吹风。被记者们记录在采访本上的内容包括:以更宽容的态度对待创新;我们的市场可以更开放;郭主席在讲蓝筹价值,你们要多宣传。 5月16日的会场上,央行行长周小川的演讲内容是加强与证监会合作一如既往支持资本市场,而证监会主席郭树清的演讲内容则是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不会太远。在场人士笑称,周小川说了证监会主席该说的话,而郭树清说了央行行长该说的话。 除了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背景支持,他的身后有同样出自原国家体改委系统的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央行行长周小川。很多以前推不动的政策,现在有高层的支持和其他部门的联动,使得证监会可以放手施为。上述基金公司总裁表示。 用政策打败政策市 2132.63点和2536.78点,这是上证综指在这7个月内的波动区间。在证监会大刀阔斧的推进改革的同时,A股市场期间的表现可以用萎靡不振形容。 面对股市不振时,郭树清的前任们似乎都站在需要救市的一边。原证监会主席周正庆说过没有哪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能离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有时需要直接向股市注入资金;尚福林在2008年的4月和9月两次将印花税从千分之三最终降为单边征收。 郭树清履新之初,有记者在2011年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暨中国金融学科发展论坛上问他,证监会是否会酝酿救市措施,他回答:不存在救市这个概念,市场有它自己的运行规律。 让市场的归市场,在中国却屡屡遇到了特色的阻力。在以前,股市每每暴跌时,专家们不变的讨论就是暂停IPO和建议监管层出手救市。现在,那些人民日报一篇社论,媒体激情呼唤就能使监管层入场救市,导致大盘单日上涨近10%的年代,似乎一去不复返了。 涉及各个层面的制度革新推出以来,上证综指的整体表现并没有出现大起大落。在很多人看来,这为证监会改变监管顶层设计提供了条件。 一位基金经理在目睹了五一期间证监会推出4项利好,股市仍然阴跌的结果后,表示如今货币和财政政策可实施的空间都已有限,证监会一连串的动作更不足以改变股市自身的运行规律。但是,这种惯性思维并没有得到证监会内部的人士的认可,这些措施的推出并不是为了救市,而是为了更好的改善A股的投资者结构和投资风格。该人士表示。 可以肯定的是,证监会的工作人员在未来仍然会非常忙碌,而有待时间检验的,则是郭氏新政的效果。证监会能用政策打败政策市吗?这个问题萦绕在很多资本市场人士的心头。(经济观察报) |
手机版|天牛网 ( 粤ICP备11104627号 )
GMT+8, 2024-11-23 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