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利率管制,高利贷马上消失。因为到那时候,已经不存在高利贷概念,只有市场定价。 利率常常被看做资金的价格,这话不对,利率是金融机构对风险与盈利的预估。高风险公司、高风险项目在市场上就只能接受高利贷,不仅欧美,在任何市场都是如此。风险投资就是如此,去年底有很多PE人士抱怨,好项目太少,看得上眼的项目PE市盈率就高达15倍,甚至有的项目在20倍以上。这说明好项目太少、钱太多、一般的项目风险太高,直接后果就是低风险高收益的项目溢价特别高。 中小企业一直抱怨自己受到金融歧视。如果说是因为中小企业贷款利率较高,这种抱怨没有道理。要知道,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仅为3.7年,八成以上是家族企业,其中只有不到15%的家族制企业在第三代之后还能生存下去,成为“富不过三代”的形象注释。再加上贷款损失与银行员工薪酬、与升迁之路直接挂钩,如此高风险,中小企业能够获得平价贷款才是咄咄怪事。所谓银行习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指的是银行天然追逐低风险、高回报的公司,这是市场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中小企业受到的另一类金融歧视则是中国市场发展之痛。据全国工商联调查显示,规模以下的小企业90%没有与金融机构发生任何借贷关系,微小企业95%没有与金融机构发生任何借贷关系。高达90%的中小企业无法得到银行的金融服务,只能归结为有意为之的政策歧视,银行将资金源源不断输送到大企业、大项目。 凭什么地方投融资平台天生风险低?除了地方政府的信用背书,我们找不到其他理由。而目前传递出的地方投融资平台贷展期的信号,显示政府贷款风险低是块荒唐的遮羞布,不过是用行政手段把平价资金配给到地方投融资平台。在这一时刻,银行再次成为国有大企业、地方投融资平台的出纳,他们忘记了风险估值,忘记了收益评判。大企业、大项目获得的是政策红利,而不是因为这些公司收益高、风险低。 放开利率管制将会如何?比较好的结果是,高利贷消失了。当市场定价时,利率高低成为金融机构对企业风险的直观表示,到时候,就不存在平价贷款与高利贷一说,人们连眉毛也不会皱一下。比较坏的结果是,如果银行业的垄断格局不打破,那么银行业将联起手来,攫取垄断溢价,就像他们在收费方面所做的一样。这时候所谓的市场定价根本不起作用,所以说,无竞争就无市场价格。 我们应该向德国学习,建立越来越多立足本地的中小银行。德国共有2000家银行,英国只有405家,西班牙415家,意大利785家,爱尔兰590家,法国1147家。德国两大银行德意志银行及商业银行必须与1200家合作银行、438家公立储蓄银行以及10家州立银行竞争。去年12月,德国银行业者放贷给非银行业者3.941万亿欧元贷款,“大型银行”放款仅占其中的12%,即4959亿欧元。 利率管制时能够控制得住高利贷?大错特错,只能逼高利贷转入地下。 民间借贷是高利贷,担保公司涉足高利贷,典当行还是高利贷。2010年底,河南的担保公司已从2007年的100多家飙升至1640家,约占全国担保公司总数的1/4。媒体报道称,担保公司多涉 “高利贷”。去年6月,厦门融典融资担保公司爆发的巨额坏账危机,涉及资金37亿元,其根源在于担保公司高利转贷而债务人无法及时偿还借款,导致资金链断裂。而目前遭遇困境担保公司华鼎担保、创富担保和中担担保,被怀疑对客户采取“资金增值服务”合作的方式,占用客户40%~50%的贷款资金,占用的资金或者用于理财,提供企业的过桥资金,实质就是提高借贷成本。事实上,担保业从诞生以来,危机层出不穷,十之八九与高利贷相关。一旦企业倒闭、高利贷链条断裂,担保倒闭潮就会席卷一片。 坚持利率是资金价格的人秉持供求关系,认为只要资金放松,利率自然下降,高利贷不复存在。看看2009年吧,就是如此。请别忘记,利率下降的前提是通胀预期上升,此时企业所借到的钱大幅贬值,而在货币紧缩时,企业所借到的资金增值了,可以买到更多的资产。 天哪,高利贷有理,难道中小企业就没有活路了吗?有办法。建立立足本地的金融机构是解决办法之一,另一个办法是金融创新。如中科智老总张锴雍痛定思痛之后,提出金融机构对行业进行深挖,专注做某几个行业,摸透行业风险,进行准确定价。与此同时,把融资与风投结合在一起,把债权转换成期权,在贷款企业壮大后获得未来收益。 利率市场定价不可避免。我们无法固定利率,就像我们永远无法固定一座艳阳下的悬浮冰山。 |
手机版|天牛网 ( 粤ICP备11104627号 )
GMT+8, 2024-11-24 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