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国内开放市场的最大举措当数铁道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铁路的实施意见》。意见共14条,含10大类市场开放内容,包括鼓励民资参与铁路干线、客运专线、城际铁路、煤运专线、企业专线、铁路轮渡、铁路场站建设;鼓励民资从事铁路建设施工;鼓励民资参与铁路客货运业务;鼓励民企与国铁从事物流合作;鼓励民资参与铁路技术开发;鼓励民资通过参股、控股、收购等方式参与铁路非运输企业改制重组;鼓励民资参与海外铁路项目;鼓励民资参与铁道机械设备制造和认证、检测、安全评估及其他技术服务等。 铁道部官网强调,该意见是贯彻2005年和2010年国务院向民资开放市场所发布的前后两个36条的具体实施意见。单就开放内容、领域、范围而言,铁道部这一回的态度,至少在所有中央部委中是最大度的。 铁路客货运市场和铁路施工、设备制造、技术服务的市场封闭性是历史和现实共同交织而成的。若论封闭程度,它远超电力、石化、通讯等市场领域。铁道部颁行市场开放14条,至少从姿态看,是前所未有的。 可现实难题是,铁道部抛出的绣球谁人敢接?至少有四大显见障碍非铁道部一家可破:一是铁路运价归国家掌控。铁路承担大量农产品、学生、军交、基础原材料等公益运输,没有盈利预期民资何敢盲目进入?二是铁路客货运和军交运输穿插进行,由铁道部和军队总后勤部实行一体化调度。调度权形同经营权,没有经营权,民资赢利预期形同空中楼阁。三是一体化的、难以分拆的经营体制,决定了铁路一体化的结算体系。铁路客货运很难依赖一条线路和一个路局单独进行,跨线跨路局的客货运输,涉及线路之间、路局之间经营水平和运输成本的巨大差异,任何局部的单独结算几乎不具可操作性,既然账目没法分拆,民资必然敬而远之。四是民资进入铁路图盈利而非公益是其最朴素的市场动机。现状是,整个铁路除大秦等少数煤运专线外,客货运是整体亏损或保本运行的。没有赢利空间,民资凭什么起早贪黑还赔钱? 若细分现有铁路市场,重大铁路工程总包施工、机车和重大铁工装备制造是赢利的,铁路自动化系统设计、开发、配套也是赢利的。可是,前者已充分资本化,现有蛋糕均为各大铁字号上市公司瓜分,而且每家市值动辄数百亿甚至数千亿元,民资无论从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进入,持股成本之高、所需资金之大,均非民资独立或抱团可以轻松筹集。而后者的市场壁垒尽管看似可拆,但技术壁垒才是阻碍民资进入的真壁垒。铁路自控设备开发配套实行严厉的认证制,技术壁垒之高因事涉客货运安全乃人命关天的大事,民企光有钱,而未经较长时间(譬如10年还是短的)的技术磨砺而想轻易分切市场蛋糕,近乎天方夜谭。而等到民企可以出道时,铁路内部的相应技术开发及制造公司早已轻松证券化。 在14条出台的前20年间,民资进入铁路的经典案例是金温铁路,可它之所以经典,不是其开了参股建铁路之先河,而是铁路通车后民资见赢利无望黯然退出。最新的案例是温州城铁1号线高调向民间融资35亿元,而且深怕民资犹豫,特意承诺不管城铁将来是赢是亏,均给予高于银行基存利率的固定回报,可吆喝数月应者为零。 有舆论认定,铁道部高调颁行14条乃请入瓮,其醉翁之意是缓解当下及今后相当长时期的资金压力,隐藏有向民间圈钱的不良企图。笔者不赞同把铁道部看得如此灰暗,但主张据实指出,要想使14条起作用,并非只是个市场开放的勇气问题,投融资体制的再造问题,而涉及一系列多领域、跨行业和跨部委的深层改革难题。这一切均非铁道部一家可为。 存心鼓励民资进入铁路,现阶段值得探索的倒是民资间接进入方式,譬如建立铁路产业投资基金、创新铁路债券发行、组建专业投融资公司、建立项目融资租赁公司、项目信托等,为民资间接投资铁路提供投融资平台。当然,要作这类探索涉及面也极广,也非铁道部可自说自话。 (作者系独立财经评论人士) |
手机版|天牛网 ( 粤ICP备11104627号 )
GMT+8, 2024-11-23 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