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政策制定40年,延迟退休是必然选择 赞成之声 解决之道 不少专家也表示,延迟领取养老金很大程度上是大势所趋。网友“肥水养花”质问:“为什么不说取消退休双轨制是大势所趋?” 网友“中国微生物”分析说:“国家该做的是: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人员一同缴纳社保金,公务员由国家交,企业由企业交,原国家给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的钱,拿来补贴社保基金,这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取消退休双轨制 延长退休年龄,会影响年轻人就业? 延长个人工作周期,避免社会人力资源浪费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胡乃军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延长退休年龄对年轻人就业有阻碍作用,很多岗位被年龄比较大的人占据,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剥夺部分年轻人进入这些行业和岗位的机会;如果只是弹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并不大。 很多人认为,弹性领取养老金其实就相当于延长退休年龄,就是让人更长时间地工作,更多地缴纳社保费用,然后更少地领取养老金。胡乃军认为弹性领取养老金只是略等于弹性退休,两者不能简单画等号。 不过,也有许多专家认为,即使延长退休年龄,挤压就业的情况也不会发生。从短期看,延长退休年龄会对我国就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从长期来看,延长退休年龄与就业并没有必然联系。 弹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中的“弹性”意味着自愿,它摒弃了一刀切的做法,将选择权交给个人。 填补养老金缺口 中国养老保险体系缺口过大,而养老保险基金个人账户又缺乏保值增值的能力,因此,养老保险制度转轨的进程处于进退两难的状态。 相关专家指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精力应放在深化改革、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等问题上,只有把这些方面做好了,社会养老金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因此,相关部门应该通过增量的保障措施来缓解“缺口”,而不是把解决问题的一切希望寄托在延长退休年龄上。 有观点认为,延长退休年龄有利于进一步开发人力资源,特别是充分发挥高级专业人员等“短缺”群体的作用。 事实上,支持延长退休年龄的呼声,主要来自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目前,仅有少数地区试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将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其他大部分地区,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还未纳入社会养老保险统筹之中,在职时不必支付养老保险费用,退休金则由财政负担,且待遇一般高于企业职工。与此同时,这些工作往往与体能无关,且“越老越吃香”,老干部、老教授临近退休时参与工作的意愿依旧强烈。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认为,小步渐进地延迟退休年龄再加上弹性退休制恐怕是比较理性的解决方案。 “一定要兼顾好就业与退休的关系、不同群体的利益。”郑功成说,“这样不仅跟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保持适应,而且也对未来解决劳动需求、延长个人工作周期是适宜的。” (深圳新闻网-深圳晚报) |
手机版|天牛网 ( 粤ICP备11104627号 )
GMT+8, 2025-4-17 0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