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第三次大变革能带来大牛市吗? 不可否认,每一次的“变革”都是为了“思进”。这“进”是制度的进步、上市公司质地的改进,同样是市场指数的更上一层楼。不过,事物都要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牛市不仅需要政策做基础,还需要经济面的配合、资金面的推动。 政策面 需从“量变到质变” 2000~2004年,在券商破产、基金黑幕的大背景下,A股市场出现机构大变革。在这次变革中,监管层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并引入了QFII、社保基金、保险资金。 不过,政策密集出台并没有很快给股市带来上涨行情。2001~2004年,沪指从2245点一路向下,形成了为期4年的大熊市。原因就在于,虽然2000年以来政策持续出炉,但却只有量变的积累,没有质的飞跃。 比如面对郑百文案、银广夏造假、蓝田股份造假,管理层推出了一连串的监管措施,如《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01年修订本)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01年修订本)等,却没有彻底扼杀上市公司的种种丑闻,也没有理清上市公司大股东与公众股东利益不统一的关系。 再比如针对券商亏空、基金黑幕等对A股市场的严重冲击,管理层出台了一连串监管措施,并引进QFII、社保基金、保险资金,规范机构行为的同时,扩大机构的规模,为市场提供新鲜血液。然而,新来者的入市步伐不可能很快,这就造成了虽有增量资金,但对市场来说却是杯水车薪。 最终,转机落脚在了第二次变革中。2005年4月,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随后,股权分置改革的各项政策陆续出炉。这一切使得2000年以来的第一次变革中的各项政策在此刻发生“质变”。于是在2005年6月证监会推出《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的当天,沪指见大底998点。 目前,IPO新规、限炒令、退市制度、强制分红等一系列政策犹如第一次变革时一般。显然,这些政策要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换,还需要催化剂。 经济面 高速增长做支撑 经济是股市的晴雨表,虽然A股市场并非唯经济面马首是瞻,但从历史上两次变革的情况看,没有经济面的配合,股市难以真正走牛。 成都商报记者统计中国历年的GDP数据后发现,2000~2004年,中国GDP依次为8.4%、8.3%、9.1%、10%、10.1%,基本呈现震荡上行态势。不过,这种上涨更像是前期下跌的修复———1995~1999年,中国GDP数据持续下行,依次为10.9%、10%、9.3%、7.8%、7.6%,这或许也是2000~2004年股市无法真正走牛的原因之一。 2005年,中国经济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期。2005~2007年,GDP依次为11.3%、12.7%、14.2%。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股市受益也就不足为奇了。 2012年,中国经济面并不能给股市多大的利好刺激。早在年初,政府工作报告已经定调:2012年的GDP五年内首次不“保八”。虽然,各预测机构仍认为中国2012年GDP能够超过8%,但这一数值远没有前几年“好看”。 经济面临困难是毋庸置疑的,传导到资本市场就是上市公司业绩的下滑。 数据显示,2012年一季度,A股23个行业中有19个营业收入同比增幅下降。其中,建筑建材、黑色金属和家用电器3个行业营业收入同比负增长,只有农林牧渔、餐饮旅游、信息服务和房地产4个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幅上升。 情况最严重的还是中小企业。长江证券分析师刘俊指出,根据前期预测,市场对中小板及创业板2011年的预测增速分别为32.33%和25.50%,而中小板及创业板2011年的实际增速只有10.22%和12.03%。由于盈利低于预期,原有的估值被迫向下修正。这也成为阻碍股市上行的压力。 周五,国家统计局公布4月份宏观经济数据。虽然CPI同比上涨3.4%,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显示出通胀压力进一步减小。但PPI同比下降0.7%,降幅较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远超市场预期。PPI连续两个月下滑,使得市场对国内需求和制造业景气度低迷的担忧再次上升。 周五,A股冲高回落,收盘跌破2400点关口,逼近60日线。 资金面 补充新鲜血液 众所周知,2006~2007年的大牛市是一轮资金推动型牛市。从2005年股市单边成交额19805亿元,到2006年的58634亿元,再到2007年的309705.8亿元,前几年陆续进场的QFII、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加上已经缓过气来的券商资金和公募基金,为市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子弹。 而如今,资金面对股市的支持作用仍不明显。 5月,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和嘉实沪深300ETF两只刚刚募集完毕的基金进入建仓期。不过,这两只基金共募集逾500亿元资金,对A股市场来说能有多大作用可想而知。5月1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公告称,截至今年5月8日,国家外汇局共批出260.13亿美元QFII额度,较截至4月16日增加了8.2亿美元额度。QFII扩容的确能为市场带来新鲜血液,但其建仓速度难以估计。 不过,记者也注意到,在A股第三次变革中,有两大关乎资金面的政策已经起锚。 一是养老金入市。作为一个新机构,养老金入市被市场看做是制度性红利的推动者。4月初,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在博鳌论坛上表示,广东千亿养老金投入股市的比例应该在20%左右,而养老金入市的最高比例将在40%。“40%”的比例远高于市场预期。虽然,截至2011年底,我国养老保险累计约2万亿元人民币结余不可能全部入市,但养老金入市无疑将成为长线资金入市的风向标。 二是股市交易税改革。4月30日,沪深证券交易所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同时宣布,降低A股交易的相关收费标准,总体降幅为25%。虽然对市场资金面来说不值一提,但由于像红利税、印花税等需要财政部、国税总局等多部委首肯,证监会上述举动已经让市场看到了其与其他部门协商,进一步下调各种税费的可能。 |
手机版|天牛网 ( 粤ICP备11104627号 )
GMT+8, 2024-11-25 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