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央行宣布降准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股市走势比较纠结,原因是复杂的。 一是,不少分析人士早在一个月前就有降准的预期,而央行的决策直至5月12日才做出,这就形成了市场预期与政策兑现的很大反差。二是,目前股市处于关前震荡阶段。上证综指2450点一带是投资者心理的敏感区域,成交量也比较密集;同时,外围因素加重了关前震荡的情况,上周欧美股市出现较大调整,希腊政府更迭和法国大选导致投资者对欧债危机前景看淡。三是,投资者由降准联系到经济增速有可能继续降低,形成新的忧虑。总体看,投资者对降准持温和态度,既不积极回应,也不过分悲观,可以用矜持二字加以描画。 笔者认为,此次降准是对A股市场的明确政策利好。有人认为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不是专门针对A股市场的。不错,某一项宏观经济政策单独作用于资本市场的情况并不明显;但客观来讲,外部政策环境如何,却往往直接影响A股的走势。央行感冒、A股市场打喷嚏的现象并不罕见。 虽然降准不针对某一具体的市场板块和经济领域,但是,房地产经济牵涉的产业链特别长特别大,而股市也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所以,货币政策对这两者的正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而房地产市场回暖也必然对股市形成正面影响。 另外,由于5·19行情纪念日在即,此次降准生效日是5月18日。尽管5月14日A股微跌,但不排除随后会回升。投资者在目前显得矜持,但对重现5·19行情也有憧憬。 从去年11月30日以来,已经3次下调存准率,这是否意味着进入了持续的调整通道?笔者的回答是肯定的。除了降准之外,降息或者差别化降息是否可行?笔者认为,降息要兼顾到国际因素,而准备金是我们内部可控性更强的池子。所以先使用调准的手段。待存款准备金率连续调整之后,达到一定的势能,会顺势推出调整利息的措施。这是我们可以观察到的过去一个时期央行的操作模式。择机降息是非常需要的,因为在回收流动性问题上的确出现了局部性过度,现在更重要的是稳定实体经济的发展。 此次降准是超前了还是滞后了,有待下一步整个金融市场的走向加以验证,但从央行操作的角度来讲,比较注重打提前量。记得周小川行长去年6月时提到,升准备金率没有上限;在去年11月30日下调准备金率之后,周小川又说,下调的空间非常巨大。其实不论上限还是下调空间,终究也要有个尺度。 客观来讲,目前看,央行的货币政策和证监会的股市政策是相匹配的。这也有巧合之处,因为尽管整体是稳健的货币政策,但过去两年是以收缩货币供应为主,现在是逆周期动作,银根逐渐放松。而股市处于相对疲软低迷的状态,投资者的信心仍然不稳。中央明确要求要提振股市信心,那么客观上,宏观政策包括货币政策的积极取向,必然对提振股市信心产生积极的影响。 3月两会是反复强调要注重实体经济的发展,其中的含义是要使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匹配,而不是刻意压制资本市场的发展。在这个问题上有个认识误区,即注重实体经济发展,股市发展就应该放在第二位,这是不对的。宏观经济保持稳健的增速,股市走势却十分疲软,这样纠结的状况是需要扭转的。因此,降准以及下一步降息之后,释放流动性,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对放松信贷预期的制约因素有两个:一是逐步启动的价格改革有可能导致局部价格上涨,会给物价上涨造成变数;二是实体经济出现疲软迹象,贷款意愿不强。笔者认为,价格改革也是需要流动性支撑的。甚至可以说,越是改革越需要付出改革的成本,越需要补充流动性。所谓实体经济贷款的意愿疲弱,其实是鸡生蛋、蛋生鸡的关系:一方面,由于银行放贷谨慎,导致局部的流动性不足,那么实体经济贷款意愿就会低;另一方面,实体经济贷款意愿低,又导致银行放贷萎缩。而从宏观调控的角度讲,就需要主动释放流动性。笔者认为,从防止经济增长减速过大的角度看,如果在六、七月份降息,也并不奇怪。 |
手机版|天牛网 ( 粤ICP备11104627号 )
GMT+8, 2024-11-24 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