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天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天牛网 天牛首页 新 闻 国内新闻 查看内容

中国提出十二五时期基础研究水平进入世界前列

2012-6-8 21:22| 发布者: 天牛采编| 查看: 4103| 评论: 0|来自: 中国新闻网

摘要:   中新网6月8日电 科技部今日在其网站发布通知,印发《国家基础研究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规划指出,“十二五”基础研究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知识创新体系更加完善,科研条件和环境大幅改善,原始创新能力大幅提 ...

  中新网6月8日电 科技部今日在其网站发布通知,印发《国家基础研究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规划指出,“十二五”基础研究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知识创新体系更加完善,科研条件和环境大幅改善,原始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显著增强,基础研究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前列。

  基础研究以深刻认识自然现象、揭示自然规律,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和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等为基本使命,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科技进步的先导、人才培养的摇篮。“十二五”是我国基础研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深入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任务部署,推动基础研究繁荣发展,按照《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部署,特制定国家基础研究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基础研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五年;全国基础研究投入总经费达1149.4亿元,年均增长20.6 %。我国基础研究工作认真贯彻落实《规划纲要》部署,持续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完善资源配置机制,推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基地建设全面发展,基础研究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已进入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的重要跃升期。

  ——基础研究水平大幅提升。通过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 计划等各类国家科技计划、知识创新工程和985 工程、211 工程,不断完善学科布局,推动新兴、交叉学科发展,科研环境和条件显著改善,整体水平大幅提升。2010 年,我国国际科学论文总量为14.84 万__________篇,从2005年的世界第8位跃居世界第2位;国际论文被引用总次数从2005年的第13 位上升至2011 年的第7 位,高影响力科技论文数量和比例均大幅增加。对论文总数、总引用数、高影响力论文等六因子数据文献计量学分析表明,“十一五”期间,我国数学、物理、化学、材料、计算机和工程等学科排名进入世界前5 名,学科领域综合排名由第13名上升到第6 名。“十一五”期间,我国通过国际专利合作条约申请的专利数量达到1.23 万件,从2005 年的世界排名第11 位上升至第4 位。

  ——原始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在高温超导、拓扑绝缘体、量子通讯、人工光学晶体、纳米材料、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基因组学、蛋白质科学、古生物研究等前沿科学领域取得了众多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成果。

  ——科学引领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基础研究的长期积累和多学科综合交叉,为载人航天、青藏铁路、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的成功建设提供了可靠理论支持;材料科学、信息科学、制造科学的前瞻性研究,推动了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能源科学、农业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的拓展以及对深海、深地、深空的探索,为改善民生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

  ——基础研究基地建设进一步巩固发展。上海光源、郭守敬望远镜等一批标志性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科学工程建设完成,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新建156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启动实施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

  ——基础研究队伍建设不断加强。2010 年,我国研究与实验发展(R&D)人员全时当量已达255 万人年,从事基础研究的全时人员当量超过17.3 万人年;涌现出大批杰出的、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水平科研人员,同时也通过“千人计划”等措施从海外引进了大批高水平学者。中青年科学家已经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后备人才队伍逐步成长,一批优秀团队正在崛起,人才结构不断优化。

  ——国际合作与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国科学家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全球海洋观测计划(ARGO)、国际大陆钻探(ICDP)、国际大洋钻探(IODP)、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GEOSS)等重大国际科学研究计划;在国际学术组织和国际知名科技期刊担任重要职务的人数明显增加;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地球空间双星探测等我国科学家提出的国际合作项目逐步增多,国际科学影响力不断提升。

  21 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空前活跃,知识创造呈现爆发性增长,基础研究的积淀正在为新的科技革命积蓄能量。基础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日益拓展,学科交叉融合加速,新的科学前沿不断产生,纳米科学、宇宙科学、物质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认知科学等主要领域出现群体突破的态势。气候变化、能源短缺、人口健康、粮食安全、环境保护等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基础研究开辟新方向、探索新路径、实现新突破。国际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竞争关口已前移到基础研究;发达国家努力保持在基础研究的领先地位,而新兴经济体则希望通过基础研究的突破实现增强综合国力的“弯道超车”。在全球科技发展格局的新形势下,基础研究对科技发展、国家竞争力的提升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更加深远,战略意义更加凸显。“十二五”是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攻坚阶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更加重视基础研究的源头创新作用。只有扎实搞好基础研究,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的互动,才能建立高附加值的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只有在能源、资源、材料、生物、地球、环境等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取得新突破,解决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才能避免走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工业化老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尽管“十一五”我国基础研究快速发展,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现代科学在我国的历史不长,基础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原创成果较少,世界级科学家不多,一些管理体制机制还不适应基础研究创新发展,基础研究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还需加强,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的比例仍然偏低。

  面对新的形势和需求,我们要把握好全球科技发展的新特点和趋势,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学前沿,全面谋划、系统部署,优先发展、强化支持,努力开创基础研究繁荣发展新局面。

  二、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发展思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求真探源、人才为本,发展基地、营造环境,双力驱动、重点突破”的方针,以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为核心,全面落实《规划纲要》战略部署;瞄准科学前沿,鼓励自由探索,冲击世界科学难题;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力解决制约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全面推进知识创新体系建设,营造有利于原始创新的环境,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建设国际一流的研究基地和世界先进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充分发挥基础研究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引领作用,显著提升我国在世界科学中的地位。

  (二)发展目标

  “十二五”基础研究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知识创新体系更加完善,科研条件和环境大幅改善,原始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显著增强,基础研究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前列。

  主要目标如下:

  ——进一步提升学科整体水平。数学、材料、计算机、工程、物理、化学、地学等学科继续保持优势,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农学、天文学等取得长足进步,培育和开拓一批新的研究方向,学科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前5 名。

  ——攻克一批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在农业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资源环境科学、健康科学、材料科学、制造与工程科学、综合交叉科学等重点领域取得重大研究进展,攻克一批瓶颈问题。

  ——突破若干重要科学前沿的科学难题。在纳米、量子、蛋白质、发育与生殖、干细胞、全球变化和聚变能等重要科学前沿领域取得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重大原始创新成果,抢占未来科学制高点。

  ——建设一批世界一流的基础研究基地。巩固和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网)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研究基地整体布局。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手机版|天牛网 ( 粤ICP备11104627号 )  

GMT+8, 2024-5-17 13:15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2 天牛网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