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速的新股IPO被视为市场的最大失血点,也被认为是拖累了A股走熊的主因之一。可是从浙江世宝(002703)(002703,SZ)10月26日发行之后,IPO便被暂停。摆脱了新股融资压力的大盘依旧没有出现明显起色。于是,一直被忽视的限售股解禁和再融资压力,在失去新股IPO的掩护后,终于获得了应有的重视。 从资金面来讲,进入2013年A股市场将面临明显的“贫血”危机。首先是新股IPO高速运行的“后遗症”将全面爆发,以首发限售股解禁为主的逾2万亿的解禁市值即将来袭;同时,上市公司已披露增发预案涉及的融资额超过4700亿元,再融资压力巨大;中国核电等超过800家公司正在排队等待上市,IPO重启似乎仅仅是时间和方式的问题。 2013年,面对堪称天量的筹码供应,A股市场准备好了吗? 解禁股 IPO后遗症全面爆发 2万亿解禁市值汹涌来袭 今年7月,A股限售股解禁市值逾1600亿元,此后便居高不下,而今年6月份这一数字还不足500亿元。《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解禁压力倍增的背后其实是以桂林三金(002275)(002275,SZ)为代表的首发原始股解禁“生力军”的突然加入。需要指出的是,2010年A股市场IPO融资额以逼近5000亿元的惊人规模雄居全球第一。而在不少业内人士的眼中,IPO高速运行的“后遗症”最终会在三年后的2013年全面爆发。 解禁股东不惜售 2009年7月10日,桂林三金以“IPO重启第一股”的身份登陆A股市场。如今三年多的时光已经过去。在这段时间中,近880家公司圆了上市梦,首发融资额累计超过1万亿元。 按照目前的规定,以控股股东为代表的首发原始股东,所持有的股份在新股上市36个月之后才能解禁。也就是说,从2012年的7月10日开始,本轮IPO重启后登陆A股的880余家公司的原始股东们,所持有的巨额限售股就将从纸上富贵陆续化为可以套现的真金白银。 “即使解禁之后,控股股东也不会大肆减持。”这是很多投资者甚至是业内人士最初的想法。支撑这种想法的理由很多,比如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利益一致,大肆减持可能引起股价明显波动损伤自身利益等等,然而随着一个个案例的出现,控股股东惜售股份的想法或许是“很傻很天真”。 就在12月13日,乐通股份(002319)(002319,SZ)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珠海智明因理财及自身发展需要,计划自未来十二个月内减持所持公司部分股票,预计减持股票比例合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9%。由于乐通股份上市时间为2009年12月11日,因此控股股东珠海智明原始股在今年12月11日才上市流通,解禁刚刚两天,控股股东就迫不及待地提出了巨额减持计划。 实际上,乐通股份并非个案,宇顺电子(002289)(002289,SZ)、新世纪(002280)(002280,SZ)、神开股份(002278)(002278,SZ)等公司在限售股解禁之后,均遭到了控股股东的减持。相对于控股股东,一些上市公司高管们表现出了更为强烈的套现欲望。辉煌科技(002296)(002296,SZ)、 巨 龙 管 业(002619,SZ)、汉威电子(300007)(300007,SZ)、华测检测(300012)(300012,SZ)、北陆药业(300016)(300016,SZ)、吉峰农机(300022)(300022,SZ)等一大批公司高管均在持有股份解禁之后选择套现,其中巨龙管业(002619)高管甚至因为违规减持而遭重罚60余万元。 2万亿市值限售股将解禁 随着2013年的临近,一个统计数据越来越引起市场各方的关注,那就是2013年A股限售股解禁市值将达到2万亿元。而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这并非是危言耸听。 相对于2009年7月IPO重启后的缓慢热身,2010年新股发行进入“黄金时段”,这一年有347家公司成功上市,募集资金逼近5000亿元。根据安永会计师事务所IPO调研报告称,2010年全球IPO融资总额约为3000亿美元,相当于1.9万亿元人民币。以此估算,A股市场IPO募资额占据了全球IPO规模的近四分之一,当之无愧成为全球第一。 更让人担忧是,相对于IPO募集的资金,三年后首发原始股的解禁则显得更为惊人。以桂林三金为例,其2009年IPO募资9.1亿元,而公司今年7月解禁的近4.2亿股首发原始股对应市值逾50亿元。在即将到来的2013年,桂林三金的故事将在近350家公司身上上演。 数据显示,2013年解禁股份对应市值合计将超过2.1万亿元,相对于2012年的近1.2万亿元出现了明显的增长。而这种明显增长的背后,IPO重启后的高速运转可谓是“功不可没”,明年首发原始股解禁市值就超过1.7万亿元。 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作为上市公司原始股东,其持股成本往往相当低廉,而且持有股份额普遍较大,如果选择减持的话,对个股将产生明显影响。客观地说,由于面临种种现实,特别是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像乐通股份这样大规模套现的可能性并不大。但在2013年限售股解禁高峰期,就算一部分限售股东选择减持,都可能成为市场的一大重压。数据显示,在整个2012年股东减持金额也没有超过750亿元。 7月份解禁近8000亿元 市场走势来看,限售股解禁所带来的压力,往往在解禁之前就已经有所反应。因此,分析解禁股影响并且密切予以关注,对于投资者来说非常必要。 根据数据,2013年7月份中是解禁最高峰,解禁市值逼近8000亿元,几乎占到全年解禁市值的4成。之所以出现这一情况,主要还是由于超级大盘股农业银行(601288)(601288,SH)首发原始股的解禁。 2010年7月上市的农业银行,截至目前流通盘仅有256亿股。但到了明年7月,由汇金公司、财政部和社保基金理事会持有约2586亿股首发限售股就将解禁,按照目前农业银行的股价估算,涉及市值就超过了7000亿元。不过,考虑到汇金的增持等因素,农业银行解禁后面临的抛压其实并不算大。而如果剔除农业银行解禁影响的话,7月份解禁压力就小很多。 总的来看,除了7月受到农业银行影响而突然大增外,其余各月的解禁力度相差并不太大。最低的10月解禁市值在900亿元左右,另外11月解禁市值约为990亿元,除此之外的10个月中,解禁额都在1000亿元以上,其中2月、9月和12月解禁压力较大,涉及市值分别为1607亿元、1511亿元和1554亿元。 实际上,在面临解禁压力的公司中,创业板公司更加让人忧虑。今年9月,一批创业板公司原始股东在解禁前密集宣布延长解禁股份的限售期,特锐德(300001)(300001,SZ)、神州泰岳(300002)(300002,SZ)、南风股份(300004)(300004,SZ)等20余家创业板公司,就表示2012年内不减持公司股份。而随着时间推移,延长期限的承诺也将到期。 更需要警惕的是,在不少创业板公司大股东纷纷延长限售期之时,一大批高管却在果断减持。深交所公布的数据显示,近期探路者(300005)(300005,SZ)、北陆药业、红日药业(300026)(300026,SZ)等公司均遭遇公司高管减持,甚至还出现多位高管同时减持的情况。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有超过150家创业板公司业绩出现了下滑,约占创业板公司总数的44%,其中向日葵(300111)等10余家公司更是出现了亏损。然而,即使经历大跌之后的创业板公司估值仍然很高,目前平均市盈率为29.06倍,远高于 深 市 主 板 的17.11倍和中小板的23.50倍。 再融资 再融资来势汹汹 A股“压力山大” 在银根紧缩的当前,现金成为了决定企业生死的血液。A股市场上的两千余家公司不仅通过IPO获得数额不等的募集资金,更拥有了通过增发等方式进行再融资的 “特权”。面对这样的权力,囊中羞涩的各家公司并未客气。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有近270家上市公司公布增发融资计划并在紧锣密鼓的推进中,募集金额超过4700亿元。 证监会审核加速 自从10月10日深圳崇达电路和深圳燃气(601139)集团两家公司上会之后,证监会再也没有审议过新股IPO申请,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证监会对于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审核却进行的热火朝天. 根据证监会网站披露信息,在12月上半月,证监会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已经审核了9家公司申请。其中在12月7日,证监会召开了两次会议,审核5家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申请,其中*ST关铝、ST泰复(000409)(000409,SZ)、 同 方 国 芯(002049,SZ)等三公司获无条件通过。在12月13日和14日,证监会连续两天召开会议,审核普洛股份(000739)(000739,SZ)、科学城(000975)(000975,SZ)以及盛屯矿业(600711)(600711,SH)和置信电气(600517)(600517,SH)的发行股票购买资产方案。而根据证监会披露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政许可申请基本信息及审核进度表》,截至12月14日,已经有36家公司排队等待证监会的审核,其中ST板块公司有11家。 数据显示,如果算上资产重组以及定向增发再融资计划,12月上半月已经有20多家公司获得证监会的“放行”,已经达到了11月全月的水平。 一般来说,相关上市公司在获得证监会披露的六个月内,就必须要实施再融资计划,否则批文就会过期失效。不过在目前市场环境下即使获得了批文,也不一定能顺利实施。此前有大批公司就因为股价跌破了增发价格,导致再融资计划在获得核准后久久未能实施,甚至有部分公司因为超过六个月有效期而不得不最终放弃。 再融资需求4700亿元 在新股IPO停滞之后,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受到市场各方的空前关注。而在整个经济形势不景气以及银根紧缩的压力下,再融资就成为不少上市公司寄予厚望的“法宝”,这也直接导致了A股市场面临再融资压力增大。 而从市场表现来看,资金对于上市公司弱市融资的行为表现出了罕见的厌恶情绪,不少公司在提出再融资计划后股价立刻大跌,其中最为典型的莫过于中国国旅(601888)(601888,SH)。11月14日中国国旅宣布拟以26.93元/股的底价向不超过10名的特定投资者发行不超过9850万股公司股票,此次定向增发募集26.5亿元资金计划用于三亚海棠湾国际购物中心项目。一直以来,中国国旅海棠湾项目受到各方关注,各家券商机构更是连续高调唱多,然而当日公司股价却狠狠地摔在了跌停板之上,随后更是连续下跌。 遗憾的是,市场的冷眼并未降低上市公司再融资的热情。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已经有近300家公司披露了增发方案,有的公司计划定向增发购买资产,有的公司则选择直接融资,还有的选择购买资产同时募集现金的配套融资方式。截至12月16日,尚有约270家公司的方案在推动当中,涉及融资金额超过了4700亿元。 需要指出的是,其中已经有近50家公司的增发方案获得了证监会的首肯,只需要在规定的时间之内进行即可。而这类箭在弦上的融资计划,涉及的融资额就已经接近800亿元。 再融资压力不输IPO “我个人觉得,相对于新股IPO融资,上市公司再融资对资金面带来的压力更大。”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再融资募集资金额度往往大于同期新股IPO的融资额,另外,在上市公司首发原始股解禁之后,考虑到减持面临的重重限制,股东选择减持也可能选择不减持,但是上市公司再融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几乎都会实施。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累计有138家公司通过增发股份实施了再融资方案,认购方包括以现金和资产进行认购,共计耗资逾3100亿元,其中单纯现金认购金额约为1800亿元。而在今年上市的近150家公司,累计融资额为1018亿元。同样,2011年新股融资额也明显低于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规模。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上市公司进行再融资的最主要方式还是增发股份。而认购方所获得股份将面临长短不一的限售期,比较普遍的为12个月,也就是说,由于增发而形成的限售股,未来又将形成解禁压力。 |
手机版|天牛网 ( 粤ICP备11104627号 )
GMT+8, 2024-11-25 05:07